2019-03-06 四川松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作者:农民日报
位于大巴山南麓的四川省达州市,山地、丘陵占比超过98%,最高处与最低处海拔高差达2000余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独特的生态自然资源也孕育了丰富的农业资源。
达州农业在川内历来举足轻重:粮食产量位居全省第二,牛肉产量居省内农区第一,地标产品数量全省第一,休闲农业实体数量全省第一……
近年来,达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148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为全川仅有的三个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之一。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达州也异军突起,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不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布局思路,都集中体现了“抓二带一促三”的思路。开江县成功打造两万亩“稻田+”田园综合体,并计划3-5年内扩大至12万亩,农业产值达10亿元,一二三产融合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
得天独厚好环境,好山好水出好物
在宣汉县毛坝镇天平村,站在观景平台上放眼四望,莽莽苍苍的松柏林中,早年那一绺绺荒芜坡地被一片片枝繁叶茂的李子树覆盖,这便是横跨天平、冒尖、大堰滩等村的5000余亩李子园。
天平村曾是毛坝镇最穷的贫困村,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该村村民罗怀安早年在广东打工,后来从事电商挣了些钱,2015年10月回到家乡流转了300余亩荒地种青脆李。
2016年春节,已在深圳、上海等地颇有成就的邻村村民饶猛来到罗怀安的李子园,商量一起干,把高山青脆李做大做强,基地面积至少要扩大到5000亩。
2016年4月,两人成立了四川松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逐步吸纳返乡年轻人到公司担任骨干,并广泛发动群众到公司务工。整个园区全部投产预计在2020年,到丰产期,每年产量将达1000万斤以上,产值超过1亿元。采摘季节预计每天用工量会超过千人。
“我们已成功拿到A级绿色食品认证,并注册了‘勤巴脆李’商标,走绿色有机品牌之路;下一步,公司将带动几个村的农户利用自家承包地种植,公司提供种苗、有机肥及技术指导并包收购,再发展5000亩,保证每户年收入5万元左右。”罗怀安说。
来到大竹县团坝镇九龙潭一带,这里林木葱郁,飞瀑绕林,清溪环流,云雾蒸腾,是一个种茶的好地方。这里从2011年起,逐渐发展起一片6000余亩的白茶基地。
“浙江安吉白茶早已驰名中外,四川大竹也产白茶,却知者甚少;大竹白茶品质更优于安吉白茶,恐怕知者就更少了。”大竹县茶叶(白茶)产业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大竹白茶源于浙江安吉。这背后的一段佳话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团坝镇退伍军人创业者廖红军。2010年,廖红军在杭州发现安吉白茶不仅价高而且抢手,就把白茶引回家乡种植。
2011年春天,廖红军试种的1000多株白茶成功地冒出了新芽,于是他按照白茶的工艺制作了一点拿去检测,不仅各项指标完全合格,而且大竹产的白茶氨基酸含量竟高达9%,高于安吉白茶7.7%的含量,采摘季节还要早于安吉10余天。
精明的浙江商人一个一个接踵而至,安吉白茶在大竹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目前已发展成覆盖团坝等9个乡镇总面积达3.2万亩的大产业,拥有龙头企业7家、合作社16家。
达州目前已建成优质茶叶基地60万亩,柑橘40万亩,苎麻30余万亩,脆李15万亩,香椿10万亩,油橄榄10万亩,青花椒10万亩。全市肉类、禽蛋、奶、蜂蜜产量分别达到47.9万吨、9.9万吨、1.88万吨、1467吨。全市共创建优质特色农业品牌100余个,地理标志产品50余个,“巴山脆李”“大竹香椿”“蜀宣花牛”“旧院黑鸡”等已成知名品牌。
理顺体制机制,农产品加工塑品牌
2016年,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达州市在全国率先将归经信局管的农产品加工业正式划归农业局管,同时还成立农产品加工产业推进办公室。
“此改革有助于解决农产品卖难、滞销等难题,农产品加工一头带基地,一头连市场,产业布局一开始就是全盘落子,而不是各自为阵。”达州市农业局副局长侯重成说。
于是,达州市在全市建起了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各县市区也分别建立起了专门的农产品加工区。生产灯影牛肉的达州市宏隆肉类制品有限公司就位于达州市农产品加工集中区。
公司董事长邓礼龙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已从灯影牛肉延伸到各类牛肉制品及猪肉罐头,牛肉制品占80%。尽管达州市牛肉产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但仍然无法满足企业对原料的需求。“本地牛肉提供的原材料只占30%,50%需从藏区输送,另还有20%需要进口。”
牛肉的供不应求,注定肉牛养殖业还有非常广阔的空间。达州市农业局正与相关企业酝酿“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第二产业带动第一产业发展壮大。
“由我们出资建立一个优质种牛繁育基地,然后将牛犊提供给合作社,合作社将农户组织起来,实行技术、防疫、饲料、回购等标准化统一管理,肉牛回购公司后统一宰杀,最后是拉通整个环节结算。一个家庭养10头牛,一年稳保五六万元纯收入。”邓礼龙说。
邓礼龙认为,达州多山多丘陵,不适合大规模集中养殖。“大规模集中养殖,不仅污染大,而且难以让农民真正致富;我们要搞的是,在公司、合作社的标准化运作下,发动以家庭为单位10头以内的小规模养殖。”目前肉牛品种已选定,方案将于明年推行。
四川玉竹麻业有限公司是大竹县一家苎麻加工企业。长期以来,苎麻织品存在质硬起皱、色牢度差、刺痒感强且不亲肤的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该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并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教授等专家团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技术团队围绕苎麻优良品种选择、收割模式创新、纤维细度柔韧度提高等进行攻关试验,随即,苎麻脱胶工艺、紧密纺技术应用、大圆机针织专纱线技术等取得重大突破,共研发出86个新产品,4个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共诞生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
“科技创新让企业迎来V型反转,我们的苎麻纤维售价高于国内市场价30%,苎麻纱售价高于同规格一线品牌亚麻纱市场价15%,企业产值迅速跃升到两亿元。”玉竹麻业公司董事长张小祝说。
目前,达州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71家,2017年农产品加工业集群产值达22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几年来,铸就了巴山雀舌、宕府黄花、绿升牌橄榄油、东汉醪糟等4个全国知名品牌,省级名优品牌达29个。2016年,达州市被评为“全国制造业区域品牌30强”和“2016年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品牌价值评估达141.64亿元。
农业往休闲上靠,农村朝旅游上引
达川区万家镇五洞桥村,一条不算很大的河流在这里绕了个“Ω”字形湾,半岛上的250亩土地多年前就被梁远芳、蒋启芬夫妇流转,并成立了芬芳家庭农场。后来,农场将河流改道直行,原来的弧形河道便成了一个月亮形湖,因此这里也叫月亮湾休闲农庄。
别看这里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岛上养了1000多头猪,种了各个品种的桃李梨柚,还有枇杷、柿子等水果,月亮湖里养了各种鱼。“园子里的草用来喂鱼和猪,猪粪和沼液用来作肥料,烂果及次果也用来喂鱼和喂猪,从而实现有机循环。”梁远芳说。
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都有游客来垂钓、采果和吃饭。梁远芳保守地估计,“年游客量上万人次,毛收入500余万元”。如今,万家镇正在打造一个万亩银杏康养中心,目前已栽植银杏1.7万多亩。
在开江县甘棠镇、靖安乡境内,生态农业经济学博士明星霖的稻法自然农业有限公司在这里打造了万亩“稻田+”田园综合体,成为省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典范。
“我的方法就是将稻田用网子隔离成一个个单元,使之成为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然后将水稻种植与大闸蟹、龙虾、青蛙以及各种鱼类养殖结合,使单产效益能突破1.5万元左右,然后再通过植入‘稻田+文化’元素,做活乡村旅游,并不断复制扩展。”明星霖说。
园区内,年加工10万吨精深加工大米加工厂、20万吨粮食仓库、2000吨水产品加工厂,年产3万-5万吨大闸蟹、小龙虾饲料加工厂正在紧张建设,包装、机具、交易市场等配套企业也正在聚集,今年稻蛙香米已全部提前订购,大闸蟹、小龙虾等水产品供不应求。同时,以农耕体验园、生态体验餐厅、乡村公寓为载体,创新发展产业型共享农庄,把农事体验、乡村旅游、农产品营销进行跨界整合,引导城市消费者参与产业型农庄和农场建设,变后端消费为前端众筹,目前已建成共享农庄样板1个,发展会员130余人。
据开江县委常委何先如介绍,全县“稻田+”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已经报到省农业厅,“我们的目的是要掀起一场稻田经济的绿色革命,打造一处寻觅乡愁的梦中田园,并开辟一片长江上游的生态湿地。”何先如说,开江县地势平坦,有30万亩稻田,完全具备这个条件。
近年来,达州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创建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级休闲农业主题公园4个、省级示范休闲农庄15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10个、市级农业主题公园6个、市级休闲农业专业村4个,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100余家。
本文转载自人民网 原文链接:http://country.people.com.cn/n1/2018/1008/c419842-30328308.html
种植基地: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毛坝镇大堰滩村五组001号
客服热线:0818-582 9988
联系邮箱:sales@scsongbai.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